馆藏指南

全宗指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馆藏指南 > 全宗指南

一、学校历史沿革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历经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属重骨干点高校。

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成为煤炭行业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学校重要的精神财富。

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理、工、管、文、法、经、教、艺术、医学九大学科门类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401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6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学院。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有电工电子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8亿元。学校坚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75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权,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前10位,安全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5名。建成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5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69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安监总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体育总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49个,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38个,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年度科研总经费突破2.7亿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一)档案工作沿革

1951年,根据国家高速高等教育布局的要求,学校主体迁往天津,相关档案随迁。1951年,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迁至学校办学,学校档案工作得以重建。之后至1966年,其间的党政管理档案多由部门负责保管,直至1965年,学校始将各部门分别保管的文件材料集中立卷归档。“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工作受到冲击,文革结束后,学校于1977年组织立卷归档。1978年以后,学校档案工作经过恢复、整顿并逐步建立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制度,档案工作得以走上正轨。至此以后学校即在每年将上一年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按归档要求及时立卷归档。

1973年以后,学校先后多次对会计档案进行了价值鉴定,对超过保管期限,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进行了销毁。

1977年以后,档案部门曾多次把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积存文件材料逐步进行清理,筛选、整理立卷归档,有力地充实了各类档案的内容。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早期的大量珍贵档案材料仍收集不够完整,例如学校曾承担完成过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和大量技术革新项目,但技术文件材料基本未归档。

1981年以后,在加强党政管理档案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建立了科技档案(科学研究档案、大型仪器设备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外事档案、出版档案),学校档案工作从单一的文书档案实现了向各类档案综合管理的转变。

1982年以来,学校系统地制定了文书处理、文书立卷、各类档案管理办法、分类编号方案、保管期限表;健全了档案工作网络,积极推行文书部门、工程项目、课题组等部门立卷的制度,各类档案材料归档工作达到了比较齐全、完整的程度。

学校自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教委发布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3年,经学校党委批准,学校成立档案馆(正处级),下设办公室、综合档案室、人事档案室和史志办公室,负责学校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和校史编研工作,档案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河南理工大学档案全宗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档案全宗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的教学、科研及各项活动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成绩。它对于总结历史经验,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档案在学校体制改革、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评估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职称评定、编史修志等方面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学校档案用房面积为600㎡,设综合档案和人事档案两个库房,馆藏综合档案总量达26990卷,以件为单位保管的档案达22684件,照片档案2519张,实物档案1476件,人事档案3800余卷。另设有财务档案室、照片档案室和音像档案室,由业务部门负责管理。

为了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河南理工大学档案馆对全宗内档案编制了各种检索工具,其中有案卷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等。2008年以来,档案馆将档案信息逐步输入计算机,2016年启动了档案数字化工作,按照《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教育档案分类表》,将档案进行案卷级和文件级著录、标引、输入计算机,逐步建起了档案信息数据库,使学校档案在检索、统计等方面实现了现代化管理。

学校陆续编辑出版了《焦作矿业学院院志》《焦作矿业学院校友通讯录》《焦作工学院校友通讯录》《河南理工大学史》《河南理工大学历史文化概鉴》《河南理工大学校友通讯录》《河南理工大学年鉴》《河南理工大学年报》等参考资料,提供学校各部门和社会利用;建立了校史馆,对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较好发挥了宣传学校办学历史与办学成就、传承学校文化和以史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