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年鉴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史年鉴 > 知名校友 > 正文

知名校友

发布日期:2018-04-20    作者:     来源:     点击:

武怀让(1899—1936),河南省孟州市人。早期党在白区重要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校杰出校友。1916年考入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学习。他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追随李大钊参加革命,从事煤矿工人运动。历任中共淄川、青岛特委书记,中共唐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北满特支书记,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军委书记),上海中央执行局军委书记,中共上海“临时中央”执行局代理书记,1935年出席共产国际七大,当选为监察委员会委员。1936年8月在前苏联肃反期间受诬陷迫害惨遭秘密杀害,1953年苏共中央为他平反,1957年中共中央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其壮烈的革命斗争事迹2006年中央电视台以“永远的丰碑“—天地能知忠烈心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汤执中(1898——1979),河南省孟县人。我校建校初期校友。我国著名实业家。1916年考入暂设在开封的河南福中矿务学校,1920年4月学校从开封迁回焦作路矿学堂原址。1921年夏我校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他于1922年毕业。1935年他帮助著名科学家、焦作工学院名誉教授汤仲明合办“上海仲明机器股份公司”,定型生产木炭代油炉汽车。这种木炭汽车当时很快普及全国城乡。长期关注母校发展,连续四届被推举为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在百年学府的历史中留下了殷殷之情和人生足迹。

靳锡庚(1901.1~1998.7),河南杞县人。原国家石油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20世纪30年代在我校学习工作。我国著名石油勘探专家、高级工程师,玉门油矿早期创业者之一。?1929年考入福中矿务大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选为焦作工学院学生自治会常务干事,发动和领导了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毕业后到焦作中福煤矿公司工作,在煤矿测绘与公路测修方面的实践,为其日后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在西北地区建设油田。他和同事尔后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现代石油城,成为我国玉门油矿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石油部门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后,仍极其关心家乡中原油田、南阳油田的建设。

杨力生(1911.6~1996.12),河北徐水人。三十年代在我校学习工作。八十—九十年代我校学者。我国著名煤矿安全技术专家、瓦斯地质专家、教授。1934年考入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煤矿安全技术工作,主编的《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全国煤矿安全起了很大作用。此后,深入焦作等矿区,组织煤矿通风系统改造,推广煤矿通风安全经验,收到了显著效果。1980年5月调到焦作矿业学院,任采矿系顾问、教授,致力于瓦斯地质研究工作。

为了推动瓦斯地质研究工作,1984年9月,焦作矿院成立瓦斯地质研究室(1991年改为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所),杨力生任主任,于1992年出版了《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该成果参加全国首届地图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时予以高度赞扬。?

吴 京(1914.12~1996.8),浙江杭州人。原全国政协常委、煤炭工业部顾问,煤矿基本建设及采煤机械化专家,我校杰出校友。1935年考入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学习,毕业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46年回国。长期从事煤矿基本建设工作,解放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燃料部、鹤壁矿务局、北京矿务局等单位任高级工程师,改革开放后一直担任煤炭工业部顾问,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84年受聘担任焦作矿业学院名誉教授,1991年后任校第二届董事会顾问。

张沛霖(1917年—2005年)山西平定人。我校30年代校友。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创始人之一。1940年毕业于我校抗日流亡时期的西北工学院。建国后张沛霖院士从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工作,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重大技术问题。在各种类型核反应堆的燃料元件方面,以及铀的冶金和加工方面,对我国核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于新中国核能技术应用有巨大贡献。

李恒德(Hengde Li; H.D.Li)1921年生,河南洛阳人。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核材料、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杰出校友。1942年毕业于我校抗日流亡时期的西北工学院。长期从事核材料研究工作,作为国内最早开拓离子束材料改性新领域的专家,主持了我国第一台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的研制并以此为平台对单质膜和纳米多层膜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后又主持开展了天然生物材料及结构仿生研究。对我国核反应堆用铸管的轧制工艺和核材料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8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陈秉聪,生于1921年10月1日,山东黄县人。我校40年代校友。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汽车工程与交通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1998年至今任青岛大学教授,并任吉林大学农机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致力从事地面车辆的研究,其中重点为软地面仿生机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车辆对公路路面的损伤机理及车辆自动分类系统研究、时变环境下基于多传感器信息导航的自主车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师昌绪,1920年11月15日出生,河北省徐水县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我校40年代校友。 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1941年考入我校抗战流亡时期的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8年8月赴美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政府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他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表达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1955年回国后,接受新中国的急迫任务轧钢研制问题。其后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在国际材料科学界也有很高知名度。

刘广志,1923年3月出生,广东番禺人,我校40年代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探矿工程学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原北洋大学)采矿系,解放初期他筹建了中国地质钻探队伍,1949年7月新中国诞生前夜,在北京门头沟竖起了地质部的一台钻塔,1949年10月1日,完成了一个500米的钻孔向共和国开国大典献礼。1993年至今任中国岩石圈计划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今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及北京石油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等。

王省身,1926年9月出生,河南省宁陵县人。著名矿井通风防灭火专家,教授。我校杰出校友。1950年焦作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追求光明进步,积极参加护矿护校斗争。毕业后长期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

在矿山通风安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使之成为服务煤炭工业的主体专业之一,为煤矿安全生产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

崔云龙,1924年11月23日出生,河南省扶沟县人。原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党委书记。煤矿建井、煤炭史志专家。我校杰出校友。1947年考入焦作工学院采矿系,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和“要生存,要吃饭”等学生运动及“护校”斗争。1951年留校任教,后历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党委书记、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设系和北京研究生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古稀之年主持编写出版煤炭工业史上第一部大型行业志—《中国煤炭志》共30卷,填补了煤炭工业志书的空白,开创了全国行业志书的先河。

彭世济,(1931.10~1995.12),江苏省苏州市人。原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著名露天采矿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杰出校友。1949年考入焦作工学院学习,期间,关心国际国内政治,思想深邃,饱含爱国爱校激情,学习刻苦,有 “少年才俊”的美喻。1956年毕业后留中国矿业学院任教,历任教务长、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等职务,为煤炭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长期潜心露天采矿理论,研究成果、论文、著述颇丰。